中茶业:文化传承红五村
中茶业村坐落在茶业口镇西北部,北依俊林山,南接凤凰山。据《李氏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李姓由章丘县迁此建村,因村北有山名茶芽 ( 俗名茶叶山 ),冠以姓氏曾名李茶芽,后改称中茶叶,1949 年后谐音为中茶业。2017 年被评为山东省传统村落。一进入村子,毛主席像巍然屹立在高山上。中茶业村在抗战时期是重要的根据地,至今村里仍然流传着廖容标、赵笃生、薛玉、李凤鸣等将领的抗战故事。同时,中茶业村还是“爆炸大王”李念林的故乡。中茶业村人杰地灵,这里也是传统民间艺术“抬芯子”的莱芜发祥地,创始人是中茶业村的木匠李迎章、铁匠李念启。1906 年他们发挥“木”、“铁”技艺上的互补,打造了第一批共九架芯子。九架芯子伴着锣鼓配上其它民间伴玩节目大约二百人的演出队伍每年春节过后走街串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一直传承到 1958 年的这项艺术由于时代原因被迫停止。1995 年,中茶业村富裕了,村民把抬芯子重新发展起来,现在这一艺术瑰宝在不断传承之中。
1、毛主席纪念广场
在全国民兵英雄、爆炸大王李念林的故乡茶业口镇中茶业村中央,矗立着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主席像坐北朝南,背倚气势磅礴的俊林峰,面向峰峦秀丽的凤凰山。主席台始建于1968年5月,创作了“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由于风雨侵蚀,画像模糊不清,1972年10月,村里请来美术专家,将毛主席去安源画像改为半身正面画像。1979年12月,有人以“不准搞个人崇拜”为由,将主席像涂抹,党支部、村委会将涂抹的主席画像改成毛主席半身正面画像。
2016年11月,莱芜市人民政府投资370万元,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扩建为毛主席纪念广场。广场分为三层共123个台阶,象征毛泽东主席诞辰123周年,席纪念广场比6层楼还要高。每个平台为半圆形,各层左右两彻的石合阶,让游客由下层的相背而行,到上层时转为相向而行。第一层迎壁墙上写着“人民万岁”4个金色大字,寓意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第二层迎面墙上,是鎏金的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寓意为祖国山河壮丽,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第三层是毛主席半身正面烤瓷巨幅画像,两边有7棵300多年树龄的柏树及众多其它树种,平台外沿墙壁上书写着“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意为中国人民永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2、刘俊林烈士殉国处
刘俊林,1922年出生在茶业口镇刘白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进中国,使中国人民更加灾难深重时,刘俊林正值青春年华。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下,他毅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众抗日武装——民兵联防队,并担任了刘白杨村的民兵联防队长。他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带领联防队员与正规武装部队密切配合,联合作战,粉碎了日军的多次扫荡。1942年春,日伪军对茶业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妄图消灭泰山地委专署机关、捣毁泰山军分区战地模范医院。刘俊林为了掩护群众和战地医院转移,将敌人引向火龙台后,日军将他重重包围,他誓死不当俘虏,把枪砸碎,毅然跳崖,壮烈牺牲。
为了纪念表彰刘俊林烈士,1945年3月,泰山军区和淄川县委将火龙台改名为“俊林山”,并在烈士牺牲的石壁上题字刻石“刘俊林烈士殉国处”。
3、“爆炸大王”李念林故居
李念林,1916年出生于茶业口镇中茶业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9年夏,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张排长和王指导员带领一支部队进驻中茶业村发动抗日,李念林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游击小组,从此,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1941年9月18日,茶业民兵抗日联防队在李念林带领下,首次使用地雷就炸死炸伤日军11人。1941年秋至1944年夏,机智勇敢的李念林在对敌战斗中创造了石壳地雷,研制了踏雷、拉雷、滚雷、吊雷、连环雷、丁字雷等10多种布雷法,多次带领民兵利用地,雷伏击日伪军,先后炸死炸伤日伪军76人,并应邀到淄川、章丘、历城、泰安等地举办地雷培训班,传授造雷、布雷技术,培训爆破手达2000多人。1944年5月,李念林被山东省暨鲁中武装委员会授予“爆炸大王”称号。1960年,李念林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4、国际点
国际点,全称“茶业民兵抗日斗争事迹国际开放点”,位于茶业口镇中茶业村。
1966年由山东军区泰安军分区主持,莱芜县武装部具体实施,在中茶业村建立了“茶业民兵抗日斗争事迹国际开发点”和民兵训练基地。
国际点从1966年开始兴建,1969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3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90平方米,其中有民兵斗争事迹展览室352平方米,内有模拟沙盘、实物展柜和图片资料,配有讲解员,接待室240平方米,民兵训练枪械库80平方米。国际开放点设地雷战实弹演习场,面积35000平方米,分踏雷区、水雷区、空雷区、连环雷区、滚雷区等。
主展室有6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李念林、刘俊林的家史和成长史,第三部分爆炸大王李念林的事迹,第四部分刘俊林烈士的事迹,第五部分茶业民兵利用游击战、地雷战与日寇作战史,第六部分解放战争时期茶业民兵参军支前的事迹。现在为中茶业村村委。
5、桥头古槐
茶业口镇中茶业村中小河北岸,有一棵1000余年的国槐,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树皮呈青灰色,高16米,主干高2.8米,近地树围4.11米,胸围4.35米,冠幅东西8米,南北12米,5条一级侧枝向四方伸展,树冠似一把遮阳伞铺展在村庄上空,成为人们休闲纳凉聊天的好去处。古树生长在海拔429米的低洼褐色沙土中,树干被河中淤泥埋没0.8米,大部分树梢已干枯。2013年春,中茶业村委会清理树下淤泥,砌石围栏,精心管理,使老树焕发了生机,年年发芽吐绿,开花结果。民国初年,一条粗大的侧枝横跨在南北30多米宽的河水上面,河水暴涨时,人们可以从此枝上过河,因此,老百姓称该树为“桥槐树”。50年代初,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水将此枝冲断。
传说公元1876-1877年,山东发生前所未有的大旱,庄稼颗粒不收,村民靠采老槐树上的树叶充饥,绿叶终被采尽,但一夜之间新叶重生,而且比昨天生长得更加茂盛,老槐树救了全村人的生命;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民兵英雄“爆炸大王”李念林,曾在河床里布下地雷阵,自己躲在树洞中拉响地雷,炸死炸伤日寇十六七人;从前,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古槐转个大圈,意为新人百年好合,团团圆圆。老槐树是庇护一方芸芸众生的“平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