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山村:红色教育忆初心

1、汪洋台

        著名的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汪洋台”坐落在吉山村附近。汪洋台,原名钓鱼台,始建于清嘉庆四至六年,原是一座古庙。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而乐,故得名“钓鱼台”。
         1939年7月茶业区第一个党总支委员会就在这里成立。山东纵队、泰安军分区等抗日军政机构曾在此长期驻扎。1942年10月17日,淄、博、章、莱四县日伪军集结5000余人,对泰安地、专、军分区教导队等进行合击。军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汪洋同志带领教导一队和两个连共计300余人在由刘白杨向东南紧急转移过程中,在吉山与敌遭遇,汪洋及263名将士壮烈牺牲。为使后人继承先烈遗志,淄川县党政军民(当时茶业区属淄川辖区)于1945年8月在钓鱼台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并将钓鱼台改名为“汪洋台”。纪念碑为八楞石刻,座落在碑亭里,正面阴刻“抗日烈士纪念碑”,背面阴刻“英勇坚强”,其他两面阴刻烈士姓名、《抗战第八周年淄川党政军民谨为吉山战斗殉国烈士共建汪洋台记》《汪故政委小传》。
         除抗日烈士纪念碑外,这里还有汪洋同志汉白玉雕像和钟效培烈士纪念碑等革命文物。汪洋台上植有青松,下有拦河坝。青松缀亭,绿水绕台,青山环抱。该纪念碑与民族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有军队首长、书法家舒同、武中奇等多位领导的题词和手迹,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史料价值。

2、钟效培烈士纪念碑、墓

        钟效培烈士纪念碑:钟效培同志,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龙沙村人,1941年,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青委书记、省联主任。1942年11月,赴泰山区指导工作,途径莱芜榆林前村遭日本侵略军伏击,身负重伤,于1942年11月13日在莱芜茶业口镇双山泉村牺牲,时年28岁。1987年9月,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启云向山东省团委和莱芜市委发出为钟效培立碑以作纪念的建议。在汪洋台迎璧山上,建起了“钟效培烈士纪念碑”。碑文由高启云同志撰写。碑的四周,长满了苍松翠柏,山下绿水环绕,环境优雅。钟效培烈士墓原在崖下村,2017年3月迁于此,墓地周围密密麻麻站着上世纪50年代栽植的柏树,他们像威凛的士兵,簇拥在烈士墓周围,使整个墓地显得清幽、肃穆、庄严。

3、民兵烈士碑

      始建于1944年8月,由当时中共淄川县委所立,碑高3m,碑座及碑身为四棱柱体,上部为重檐四方攒尖式碑帽。碑两侧分立着石灰岩人物石雕各一座,守护着民兵烈士碑。碑正面书“民兵烈士碑”5个浑厚大字。北面为淄川县民兵烈士碑序,从碑文中不难看出当时的茶业人民为了抗战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中铸就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4、汪洋汉白玉雕像

        坐落在汪洋台抗日烈士纪念碑北面的山顶上,与汪洋台隔河相望。由茶业口镇人民政府于1999年6月,为弘扬烈士精神,教育子孙后代而建。雕像坐落在广场中央,在两层花岗岩底座上面,高1.90m,长1.60m,宽1.2m的黑色大理石镶砌的长方体,高1.5m的汪洋半身雕像就安在上面。这尊正面半身雕像,衣着背带舒展,三粒纽扣清晰,面部表情安详,眼睛囧囧有神、神态自若的注视着这片他战斗过的土地,凝视着他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山河。

5、凛然亭

         1979年,为纪念莱北抗日烈士而建,取“勇赴国难”、“大义凛然”之意而命名“凛然亭”。亭呈六角形,底座是花岗岩铺成的六边形,六根松木亭柱均高3米,亭顶高2米,飞檐翘角,琉璃瓦盖顶,阳光下熠熠生辉。

6、汪洋台纪念馆

         1999年为纪念先烈英灵,昭示后人,莱芜市民政局和茶业口镇政府出资20万元修建了汪洋台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汪洋台抗日烈士纪念碑南侧50m处,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四周松柏掩映,馆前流水潺潺。纪念馆主体建筑分三部分:展览大厅、休息室、茶水间。展览大厅主要展出的内容分四部分:吉山战斗、茶业民兵、怀念英烈、茶业新貌。20年来汪洋台展馆以其特有的作用和功能教育激励了一批批参观者,成为茶业及周边地区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为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7、汪洋纪念广场

        位于汪洋台北面,汪洋卫生院西邻。是茶业口镇政府于2007年为举行重大凭吊纪念活动,适应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求而建。环境幽静,景色宜人,交通便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有绿化带和接待室。纪念广场,春日繁花似锦,夏来绿荫蔽日,深秋枫红松翠,寒冬玉树琼枝,四季如诗,秀色宜人,是集会和旅游的胜地。

 

 

茶业口镇特色地质小镇
茶叶入口香 - 茶业口镇特色地质小镇 » 吉山村:红色教育忆初心

茶业口镇特色地质小镇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