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西域城岩溶地貌—白石洞
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类,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作用下,形成各种形态的岩石景观和洞穴景观,在地貌分类上称为岩溶(或喀斯特)地貌。在地表(部分在土中)可形成溶洞、溶脊、峰林、峰从、石芽、漏斗、溶水洞等,在地下则形成众多的溶洞,洞中成因多类、形态各异的次生碳酸钙堆积,更是最能引人遐想的旅游资源。茶业口镇1:5万综合地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岩溶地貌有9处。
岩溶地貌 | 牛角溶窟 | 淄川区牛记庵村 | 牛记庵(古村落)旅游区 |
博山溶洞 | 博山区樵岭前村 | 淄博博山樵岭前自然景观保护区 | |
白石洞 | 博山区西域城村 | 白石洞景区 | |
赵八洞 | 章丘区赵八洞村 | 赵八洞石窟风景区 | |
石门洞 | 章丘区石门村 | ||
朝阳洞 | 章丘区天仓岭 | ||
观音洞 | 章丘区东八井村 | ||
白云洞 | 章丘区甘泉村 | ||
朝阳梅花洞 | 莱芜区五色崖村 |
原山白石洞景区是4A级国家森林公园,它是原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之一,位于博山区西域城村以西,距中心城区5公里,方圆约九百亩,主峰海拔585米。白石洞景区内有较大石洞七处,其中最大的是有泉水的石洞,小洞不下百处。尤其是半山腰石壁上随处可见大小不同的洞口,形态奇异。白石洞山系均为古代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岩层,以石灰岩分布为主,地质结构形式基本一致。
白石洞,又名过雨岩。《山东古迹名胜大观》记述:“山多白石,搀岩欲坠,洞在半山,有龙神祠。林壑幽深,间以枫树。每逢岁寒霜叶松涛,点缀其间,诚佳境也。”又记:“县城西北十里,西域城西,柿岩以北,参政赵进美(明崇祯间进士),易名过雨岩”。
白石洞山谷东西走向,谷深3余里,山顶至谷底60余米。山峰山谷植被茂密,过山门进山峪,沿石阶盘道而上,映入眼睑的是一片翠绿。盘道两边皆是野生的山榆、山荆、翠柏,互相交错,编成篱阵,林叶茂密。沿青石曲径拾阶而上,自然植被交错遮日,千年银杏沐浴金风,白石洞悬于百丈悬崖,洞口白石镶嵌,长寿泉细流涌出,祠殿台阁依崖而立,建筑独特,香火飘飘,实为天然仙境。顺山谷走势曲回而上,时而有亭阁出现,时而有怪石迎客。越向上行,两边树株越密,树荫越浓,峰回路转,前后游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高喊一声,回音荡耳。诗人写道“一登白石洞,景物信天然。”
沿石阶攀上三余里,前面出现一道陡峭石壁,形如张屏,高达三十余米,长约六十余米,倾度90度以上。石质白色,形似刀劈,上面多是洞穴,石壁顶端,短松如盖,根出石上,缦岩而生,在石壁下瞻眺,只见石壁直立云天,有危危欲倾之感。石壁下有一大洞,高5米,深7米,洞外水池蓄满清波,洞内深处有一小洞,一涨清泉从中涌出,注人洞外水池中,泉水甘凉清例,终年不涸,是优质天然矿泉水。
石壁前有二亩余地,地势沿石壁南北走向展开,此为白石洞古迹建筑群分布地区。建有明清寺庙式建筑二十九间。主体建筑有:玉皇阁、团圆殿、三观殿、龙王祠、观音庙,还有碑阁、道士房等。石壁南侧是龙王祠,沿石壁向北,进山门,有院落二进,建有观音庙,团圆殿,三观殿,道士房,中间有月亮门一座将两院分开。石壁北侧有石阶直通山腰,石阶尽头建有玉皇阁,站在玉皇阁上可以纵览白石洞全境。
庙宇其间现有大小石碑十六块(包括残碑)。以乾隆八年立“求雨碑记”为最早,以后嘉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均有重修的碑记,还有数通当代重修碑记。在玉皇阁下的山崖上有民国六年摩崖石刻“土”字。白石洞峪口有石碣一方, 上镌山东省书法协会主席高启云题写的“白石洞”三个大字。山上陡壁间有当代园林学家陈从周所题写“白石 洞”石刻。